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 印度人的“迷之自信”:为何对中国有强烈优越感?
印度的 “自信” 表现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
在网络世界里,常常能看到一些令人咋舌的印度言论。比如,不少印度人信誓旦旦地宣称孟买远超上海,觉得上海起码得花 20 年才能勉强追上孟买的发展步伐。要知道,2023 年孟买的 GDP 总量为 3300 亿美元 ,而上海高达 4.72 万亿元人民币,换算一下,上海的 GDP 总量差不多是孟买的好几倍。在基础设施方面,截至 2024 年,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 20 条,运营里程达到 831 公里,孟买的地铁建设却远远落后,预计到 2030 年才能实现 350 公里的地铁覆盖 。可即便数据如此明显,仍有印度人沉浸在孟买的 “辉煌幻想” 中。
军事上,印度人的 “自信” 更是令人惊叹。2020 年,印度一家媒体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 “如果中国和印度因边界争端走向战争会发生什么” 时,竟有 72% 的印度人自信满满地认为印度军队能轻松战胜中国军队,只有不到一成的印度民众觉得 “我们不可能打赢中国” 。这种对自身军事力量的高估,在现实对比中显得尤为荒诞。从武器装备来看,中国拥有自主研发且先进的歼 - 20 隐形战斗机、99A 主战坦克等一系列现代化装备 ,而印度虽从多国引进了不少先进武器,像苏 - 30MKI 战斗机、T-90S 主战坦克,但武器的兼容性和后勤保障一直是棘手难题。
历史遗留的 “优越感”
印度这种毫无根据的 “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历史遗留因素。在殖民时代,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充当了英国侵略中国的马前卒。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派到中国的总兵力大约是 7000 人 ,后续不断增加,其中就有印度土著步兵团。战争后期,陆军中大约有 7000 印度军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里的印度士兵也有 4830 人 。到了八国联军侵华,英国军队主力依旧是印度兵。这些印度士兵跟着英国主子,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在当时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被印度士兵肆意欺辱,而当时的印度人也因此瞧不起中国。
此外,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上比中国起步早。1849 年印度被英国殖民后,英国开始在印度建立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为印度带来了一定的工业化基础 。而中国的工业萌芽始于洋务运动,1861 年慈禧注重洋务派发展,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体系 。印度在英国的扶持下,比中国更早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开启了工业化进程。虽然英国对印度的工业化并非毫无保留,但印度在这一过程中,其经济结构、工业化程度甚至经济总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略高于中国 。直到近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才逐渐拉开与印度的差距。但曾经的那段 “辉煌历史”,仍让不少印度人沉浸在对中国的 “优越感” 之中。
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偏差
(一)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印度河流域就诞生了哈拉帕文明,其城市规划和工艺技术,如供排水系统、十进制计算规则,都展现了早期文明的高度发展 。随后的吠陀文化、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时期,印度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它们不仅是印度文学的瑰宝,更对印度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蕴含的哲理和故事,千百年来在印度大地代代相传。
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如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也在世界宗教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佛教起源于公元前 6 - 前 5 世纪的印度,在亚洲许多国家有着重要影响 。印度教更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1500 年左右的吠陀教,后来发展为婆罗门教,最终形成印度教,它涵盖了众多的信仰、神话以及仪式,对印度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影响深远 。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印度人对自身文化高度自信,甚至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在文化层面,印度优于中国。
(二)宗教信仰带来的精神满足
印度教在印度占据主导地位,约 80% 的印度人口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的教义极为复杂,融合了多神论、印度哲学和传统文化,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印度教的核心信仰是印度三主神,即梵天(负责创造)、毗湿奴(负责保护)和湿婆(负责毁灭) ,教徒们通过对这些神明的虔诚崇拜,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解脱。在印度教的观念里,人们相信灵魂的轮回和业报,认为通过修行和遵守教义,可以摆脱轮回之苦,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这种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印度人在宗教层面产生了一种对中国的优越感,觉得自己的信仰更为纯粹和高尚。
在印度,宗教节日贯穿全年,像排灯节,人们会点亮灯火,迎接光明和繁荣,庆祝活动盛大而热烈,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氛围。在这些节日里,印度人通过各种仪式和庆典,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这种与神灵紧密相连的感觉,让他们坚信自己的信仰是独一无二且无比优越的。
媒体误导与信息茧房
(一)印度媒体的片面报道
印度媒体在塑造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方面,扮演了一个极具误导性的角色。它们往往热衷于聚焦中国的负面新闻,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夸大报道。比如,一旦中国某个城市出现短暂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印度媒体就会大篇幅渲染,将其描绘成中国城市发展的常态 。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 5G、高铁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5G 基站数量占全球的大部分份额 ,高铁里程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但印度媒体却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刻意贬低。相反,对于印度本国取得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哪怕是在某个小领域取得的一点进展,印度媒体也会过度宣扬,将其吹嘘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突破。就拿印度的航天发展来说,虽然印度在航天领域有一定的成果,但与中国相比,无论是在卫星发射数量、载人航天技术还是深空探测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然而,印度媒体却常常将印度的航天成果与中国相提并论,甚至宣扬印度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中国,这种片面的报道方式无疑误导了印度民众,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和自身的优越感。
(二)信息茧房的形成
由于印度民众主要接触的是本国媒体的信息,这就导致他们逐渐形成了信息茧房。在这个信息茧房里,印度民众只能看到符合自己既有认知的内容,那些关于中国真实发展状况的信息被屏蔽在外。他们不断接收印度媒体传播的片面观点,使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不断强化。
比如,印度社交媒体上一些博主专门拍摄中国偏远农村的视频,展示中国农村的落后景象,并在视频中配以贬低中国的言论。这些视频在印度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让印度民众误以为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这样的落后状态,而忽略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村的巨大进步 。在这种信息茧房的影响下,印度民众很难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自身的优越感。
民族主义情绪的推动
近年来,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呈现出日益高涨的态势 。这种情绪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从历史角度看,印度曾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民族主义成为凝聚民众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独立后,印度民众渴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高的地位,这种渴望进一步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
在政治层面,以莫迪为首的政治人物敏锐地察觉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力量,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操纵 。在 2019 年印度大选期间,莫迪政府通过强调印度的民族自豪感、宣扬印度教民族主义等方式,成功调动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其赢得大选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对民族主义情绪的成功运用,使得印度政府在后续的施政过程中,更加倾向于采取一些能够迎合民族主义情绪的政策和行动。
在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影响下,印度民众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他国比较来凸显自身优势 。中国作为印度的邻国,且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迅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印度人比较的对象。在民族主义情绪的裹挟下,印度人往往会过度放大自身的优势,而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甚至进行贬低,从而产生一种对中国的虚假优越感。
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国际舞台上,西方世界对印度的态度和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印度人的自我认知和对中国的优越感。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考量,将印度视为 “民主橱窗”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在报道中,对印度在俄乌危机中的立场与政策进行分析后,盛赞印度为全世界上了一堂国际大师级课程,认为印度会因为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为一个大国,并成为令人尊敬的强国 。这种夸赞并非基于印度真实的实力和国际贡献,而是西方国家企图利用印度来制衡中国的一种手段。
国际组织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乐观预测,也让印度人自信心膨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 2024 年的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预计在 2024/25 和 2025/26 年度,印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实现 6.5% 的增长 。联合国在《截至 2024 年年中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前景》报告中,将印度 2024 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修订为 6.9%,2025 年增长 6.6% 。这些预测让印度人对自身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甚至认为印度在经济上已经超越中国,或者很快就能超越中国。然而,他们忽略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健性和巨大潜力,以及印度自身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阻碍等。
打破迷思,回归理性
印度人对中国的这种 “优越感”,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现实的错觉,它源于历史、文化、媒体、民族主义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这种错觉不仅阻碍了印度人对中国真实发展状况的认知,也不利于印度自身的发展以及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推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印两国作为亚洲大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的利益。中印贸易额在 2024 财年达到 1184 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方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不仅拉动了印度相关行业的发展,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文化领域,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等在中国广受欢迎,而中国的一些文化产品也在印度受到关注,这种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
对于印度人来说,是时候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和错误认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发展了。多走出信息茧房,通过真实的交流和体验,去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同时,中国读者在看待印度人的这种心态时,也不妨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毕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合作共赢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正道。
热点资讯
- 2024-09-08股票可以加杠杆吗 2024年8月12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鸭蛋价格行情
- 2024-09-21证券投资配资分析 文化遗产保护好也要“活”起来
- 2024-08-21如何申请杠杆炒股 7月25日基金净值:招商享诚增强债券A最新净值1.0902,跌
- 2024-08-27大牛股票配资网站 “外科手术中的珠峰”,家门口就能动,术后两天古稀阿婆就能下床了
- 2024-10-08股票杠杆原理是啥 蓝箭电子(301348)8月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900.46万元
- 2025-02-28那个配资更安全 瑞康医药: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相关资讯
- 股票扛杆 后金克星袁崇焕横空出世,孤军战宁远,一炮轰死努尔哈赤
- 专业配资实盘 11月22日基金净值:永赢增益债券A最新净值1.0147,涨0.0
- 网络股票配资公司 10城入选“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更多升级政策将推出
- 无息配资网 图解克明食品年报: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88.28%
- 股票带杠杆 豆豆这么神秘,她到底是何方神圣?